在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,你几乎看不到一块抛荒的土地,所有的田头地脚都种上了苗木。这里的老百姓有句顺口溜:“一棵茶花一担谷,一亩茶花一幢楼。”花卉苗木产业早已成为下张家村的支柱产业,这个产业带领下张家村走上了亿元村。
作为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,钱瑞华既是竹马乡花卉协会会长,也是竹马乡下张家村党支部书记。正是在他的带领下,该村家家户户都种起了苗木。
求致富,他带头种起了茶花
1976年,从部队回来的钱瑞华走马上任,成了竹马乡下张家村的党支部书记,没想到,这一干就干到如今,将近40年了。
记得刚上任那会,下张家村负债累累,村集体欠债3.6万元,村经济十分落后,交通也极为不便。“如何还清借款,让村民们尽快致富?”成了钱瑞华日思夜想的问题。
据钱瑞华回忆,1982年,一片茶花的叶子卖到了5元左右,但当时的市场还没完全开放,人们生活水平也不高,高价的茶花与当时的市场显然不协调,果然,1年多后,茶花价格大幅下滑。但面对这样的变化,钱瑞华嗅出了商机:“当时的茶花产业没能形成较大的气候,但我相信,只要时机成熟,茶花必然能在市场上大放异彩。”就这样,钱瑞华逐渐将致富的目光锁定在了茶花上。
到了1997年,钱瑞华正式尝试种花,凭着自己在区生态实验场掌握到的知识和勤奋好学、刻苦钻研的精神,他硬是从一名门外汉成为远近闻名的种养能手。初尝甜头后,他南下广东、福建、深圳、厦门,北上江苏、南京、上海等地自费外出学习,并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商议决定,提出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业,以此增加村民的收入。
起初,村两委从外地引进20个种花大户,和他们签订了10年的承包合同。钱瑞华表示,把土地承包给种花大户对村民有许多好处,一是增加村里的收入,当年以一亩田450公斤稻谷的价格承租出去,这样就解决了村民们眼前的困难;二是引进种花大户的同时,也引进了优良的花卉品种,可以促进全村养花种植的快速发展;三是剩余劳动力可以去种花大户的基地工作,直接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。“我的目标很明确,就是让村民们给大户打工,争取3年后自己出来当老板。”钱瑞华说。
谋发展,他助力茶花产业升级
没想到,钱瑞华的这个“三年计划”提前两年就实现了。1999年开始,村中不少村民开始去周边承包土地种植茶花等苗木,成功地当上老板。之后,在钱瑞华的带领下,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茶花致富之路,下张家村的茶花种植面积也不断向外辐射。
1999年3月,竹马乡被农业部授予“中国茶花之乡”。茶花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,钱瑞华也发现,小本经营不容易打通市场,产品的销路日益成了新问题。钱瑞华深知,要想把竹马下张家村茶花的知名度打出去,必须要创造亮点。眼光独特的他,很快瞄准了山茶物种园的建设。他说:“当时全国都没有这类物种园,如果在村里建一个,必定能吸引不少商家的眼球。”
建立山茶物种园不是儿戏,每一株山茶物种都分散在不同地区,不易寻找。经过两年多的建设,2003年,当今世界上山茶物种收集最多的地方———金华国际山茶物种园在竹马乡下张家村建成。物种园占地90亩,至今已收集山茶物种18个组、218个,占世界上已经发现、定名的山茶物种总数的八成,是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收集、保存、栽培、驯化、育种、利用和科普宣传山茶属植物的专类园。
2003年,竹马乡在山茶物种园内成功承办第十六届国际茶花节。2010年3月,竹马乡又成功举办金华市第十八届茶花展暨首届婺城茶花节、第二届婺城茶花节等茶花品牌与文化推广活动,同时开展以茶花为主题的旅游休闲活动。通过节会的推动,下张家村的花卉苗木种植业也不断提档升级,逐步形成了其固有的特色和个性。
钱瑞华告诉记者,如今下张家村家家户户都种茶花,村里的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,有些村民还去重庆、江苏承包土地,扩大种植面积。早在2011年,通过花木销售,下张家村就成了亿元村,村里80%以上的村民都住进了新房子,现在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两辆车子。“现在个个都是老板呀。”钱瑞华欣慰地感叹道。
“接下来,我们要在村中建一个茶花文化礼堂,就像是茶花博物馆。”钱瑞华说。在他眼中,唯有不断发展、创新,竹马茶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。